經過2023年,對香港金融界來說是一個災難年,因股市一蹶不振,中環頓時多了一批失業銀行家。記得近月聽到一位被逼提早退休的銀行家打趣說,現時若果跟業主說是在投資銀行工作,好大機會連單位也不租給你,一來怕你失業不交租,二來怕你在單位自尋短見。
對於外界來說,可能覺得每一個行業都有盛衰週期,若果香港金融業要走入下行週期也是無可奈何。然而大家要知道,若果香港沒有金融這產業,究竟香港的價值何在呢?我們不可能再重回製造業,因香港整體人口結構和成本已經不可能在此地製作出價廉物美的產品;若果單單依靠貿易運輸,試問在中西方衝突下,我們這個中轉站如何站穩?再者,中國已經不是以往的一口通關,香港要做這中轉站,跟國內不少城市也不容易競爭呢!
當然,特區政府也不是沒有想辦法,例如不停推廣來港盛事旅遊、邀請大型新興企業來港設分部以及推行各類來港移民及留學政策等,但筆者覺得沒有解決核心問題,這些措施也是徒勞無功居多。例如所謂的盛事旅遊,無疑可增加旅客,但眼見全球不少城市旅遊業大旺,但也未必改變到本土經濟就可知,如羅馬、巴賽隆拿等,旅業未必真的能打救一市前景(就是有人就有生意,無人就變死城)。
至於移民留學政策,就要看新來港的人是否可以長期在這裡發展事業下去。以往不少移民來港和在香港留學的都是想做金融、賺快錢,但這個年代隨時一去不返;而大型企業進駐香港,究竟可否在本地請到合適的人才,這個也可能隨著灣區化而引至香港居民難以競爭,畢竟一樣學歷和背景的求職人士,國內還是便宜得多。大家只要看看近期新聞,究竟有幾多留學和新移民真的長期留在香港就可知一二。
所以,在最深層的問題上,香港仍然是要解決,如何建立一個產業可以維持生生不息的經濟。這個產業可以是重建、維護甚至優化現有的金融業,也可以全程投入推動別的新產業,那怕是區塊鏈、加密幣或中西醫藥等。我們要推倒金融業不是不可以,但就必須找到一個新產業去讓這裡居住的人可以奮鬥和拼搏。事實上,我們香港人以往試過推倒漁業、放棄鴉片生產以及搬走工廠等破斧沉舟的大改變,而變成現時的國際金融中心,現時特區政府就是要有這願景和氣魄。
當然有不少人會怪中央政府沒有有效政策去照顧中國和香港金融業發展,大家都說因為國家管理層覺得金融是虛而不實,沒有實質產品製造出來,所以沒有放多少心思去處理金融發展。筆者相對體諒這說法,畢竟生產業在國內推動財富,而金融業反而坑了不少百姓財產。再者,國家2023年也有不少問題要解決,未必得閒協助處理香港的問題。
若果我們的領導是這樣虛實思維,希望也明白到這將大大影響我們國家走向國富民強之路。先不要說,為何近代中國人民的投資每每最終都變成夢幻泡影,多少是因為金融政策在監管和發展上未有有效的長線規劃,最終大部份人民的財產也被套了(股票、房產和國內信託等),剩下來的就是過度保守企業和人民(大家也不敢再投資了)。結果是如何?就是我們產業可以比人強(生產、銷售和盈利也是全球同業第一),但可以融到的資金就比歐美第二、三位還少,資金成本更重,長期自身競爭力將慢慢被拖累,最終別人有錢可以安然渡過風浪,中國企業就上了高峰就總要滾下來,長此下去產業內傷只會不斷重覆出現,世一也變得曇花一現,這又如何維持國富民強呢?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