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人工智能引爆中美之爭

上篇寫了好幾段有關人工智能的發展看法,估不到今次這篇也要再說人工智能,因為自中國Deepseek的出現,需引爆了新一輪中美之間的角力,相信中美之爭霸會更加激烈,我們不妨先研究此人工智能戰爭。

事實上,中美衝突早於2018年已經見端危,但大家都沒當一回事,畢竟中國生產的是便宜家居貨品為主,科技產品未見優勢;而美國自持其科技一路領先,絕對可以壓制中國的真正崛起。畢竟若果一個國家只是生產廁紙最多、香蕉最盛的話,好難去挑動大國的實力。就算中國有自家的科技發展產品,但若果一半以上的零件和最關鍵的部份主體也是美國擁有,中國是好難去挑戰美國霸權地位。

 

直到近日中國的Deepseek出現,令大家對中國人工智能突然有所寄望。在一方面可以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以往的科技落後可能不可同日而論;在另一方面也顯示中國開發的人工智能模型發展的成本大幅下調,等於更多中小國家也可參與和應用,最終一起享受科技成果,一起也可崁動美國科技生產,美國要以高科技獨大的支柱變得岌岌可危。

 

美國在應對這場人工智能之爭,在現時最初階段只可以查核中國智能公司是否有偷美國技術而大造文章,但實際上沒可能做到有效反擊;而另一方面,特朗普即以加強制裁行動如增加關稅以此來打擊中國,但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畢竟美國在關稅上如何做功夫,也難以讓生產線重回美國,反而只會推高美國本土通脹。現時還將其鄰國盟友加拿大和墨西哥拖落水,隨時腹背受敵而適得其反。

 

下階段美國可能會在晶片研發和生產再做多一點功夫,期望其技術一路領先而可藉此維持其霸主之位。然而技術再高,若果只靠美國本土開發和生產,成本必定高昂而難以讓市場接受。這一如當年的BETA錄影帶鬥VHS錄影帶一樣,最終就是較便宜和較低質素的VHS勝出,但可惜美國不容易做VHS,因單單其高昂的教學成本就會推高人才工資,變相影響開發和製造成本,在這方面美國已經處於下風。

 

當然,霸主還有最後一步棋就是殲滅戰,但這個必定引來全面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故此由現時來看來推測其發生的可能性和時間性又言之尚早。

 

單單以現時局勢來看,估計中短期發展方向將如下:

1.      晶片的全球交易最終必定停下來,所以晶片交易黑市市場潛力無窮;

2.      中國和美國將建立兩大科技生產陣營而互相對抗,日後軟件和APP可兩地共融將會是極少數,世界在制度上會變得更加兩極化;

3.      晶片之戰成敗關鍵主要是發展速度,而發展速度又牽涉到市場效益和生產成本,市場應用越廣泛,成本越低,其智能運算進化亦越快,最終就更快達至最理想的人工智能。

說到底,大國博奕,最終必定是全方位和難免正面衝突,投資者現時最重要是好好管理投資風險,一是離場靜觀其變,二是好好分散風險,孤注一擲去決定那邊是最終贏家,回報再大也難以承受當中的波動風險。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