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經濟盛事多,但市民總是感受不到經濟復甦的氣氛。還好的是我們恆指第二季算是大反彈過,叫做試過兩萬點,所以一般市民怨氣未太大。
恆指月線圖
然而,恆指一反彈,朋友就自然追問,究竟是否牛市一期。首先,恆指要去牛一,第一個就是要有錢進來,這方面從成交來看是見到的,所以低位算是建立了;第二個指標,就是看是否有催化劑去改變現時局勢,當年的自由行、量化寬鬆等就是催化劑一例。在這方面,現時看來沒有特別措施見到,所以二萬點是點到即止,長遠要看特區和中央是否有重大政策的調整和配合。若果單單是開放更多地區的自由行未必再起很大作用,筆者反而寄望放寬資金來港的限制會更實際。若果真的怕資金逃走,何不限制部份金融保險產品的限額,或建立一個內封的渠道去保障資金不容易流出。
要找長期活水,特區政府不妨放開政策,主動邀請國內和海外公司來港先試先行,讓國內公司借香港作為國際跳板;同時也讓海外機構也作為進國內市場的轉口中心,提供更多優惠和配套(現時不少外地人就是怕了進出香港內地,尤其過關還要排長龍,電子支付又不容易給外地人設定等,我們可不對這批人提供特定身份證明之類的證件呢?)。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既然現在多了電動車業、自動駕駛發展等新經濟動力,政府就應該多提供資源讓這些公司來港發展,例如在機場三跑新地皮搞電車展和測試場,在機場、港珠澳大橋建立自駕航道,讓客人可以預約自動駕駛的車從機場經港珠澳大橋到珠海或澳門,畢竟不是甚麼人也喜歡坐船或坐金巴來回港珠澳。
藉著多點企業來港,政府也可以特批其員工和家屬申請來港就業和居住,這樣就自動帶動人流和產業,成為真正的活水。因只要多了外地人來港工作和定居,自然就會跟世界聯繫,因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就會來港探望,而他們也會主動來回香港及出身地,這就是最自然、穩定和最長期的維持活水流動效應。
開放市場、開放經濟才是長期活水,那些整色整水的盛事的潑水式活動是死水,只是叫做官員有作為、懂回應,但解決不了缺水問題,希望中央和特區領導能真正對症下藥,等香港經濟藥到病除。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