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濟轉型出錯誤 勿以自短求發展

特區政府近期強調香港經濟轉型期,所以經濟陣痛難免。實際上,單單看恆指月線圖,大家就知這個陣痛仍然十分強,股票市場未擺脫下行,而街上吉舖不少,市面就更加沒有多少人出來夜繽紛。

觀乎這個陣痛期,最奇怪就是特區政府沒有找出自己所長,反而經常以自身之短(地價貴、缺資金吸引力等)去解決問題,出來的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就以西九文娛博覽區域項目來看就知,當發展局缺乏資金流後,最終還是回到土地建屋發展去,大家就知道地產發展,仍然是特區政府所走的主路線。然而,此時之建屋是否真的有額外需求,還是抽走其他地區的住屋需求,相信政府都未必太清楚。若果只是將現時的需求轉移,其實多少就是犧牲了市民的原區資產價值,用其他地區的市民財富,去填補西九這缺口。

 

再看當長實宣布考慮在英國作第二市場上市,政府除了在媒體上將消息盡力輕輕帶過,看來還沒有確實政策去解決股市的深層次問題。香港的股票市場是金融中心的重中之重,但若果失去了吸引資金炒賣、集資等功能,而讓不少上市公司市值遠低於實質價值,這自然會引起更多私有化退場概念,以及讓有實力的上市機構考慮在部署別處上市。

 

當然,讀者可能覺得筆者只指出人所共知的問題,而沒有帶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老實說,要解決問題當然不是我一般小市民力之所及,但觀乎仍然以土地發展為重心解決財困、以及掩耳盜鈴的方法去降低予盾,就是明顯有解決方案的方向性問題。畢竟現時經濟最大問題,就是香港成本貴,而此貴除了勞動成本比鄰近地區貴,我們地價也是相當昂貴,從而影響整個產業鏈出來後,也失去應有的競爭力(最尾四粒魚蛋收40港元正…)。至於本地上市公司想第二個市場掛牌,以沒有消息就變成好消息的資態去幫事件降溫,相信只會有更多大孖沙暗渡陳倉。

 

筆者明白以往香港很多方面也不便宜,但過往的差距還是足以吸引國內和海外人前來;然而現時這差距已經收縮了,偏偏香港原來的附加值又沒有提高,那自然就會出現現時的疫後經濟疲憊狀況。所以特區政府要解決香港經濟的困局,一定要找出一個方向,好讓國內和外地人也感到這裡是一個樂土,從而前來香港發展,只要有人和錢來,自然可以從新建立秩序。

 

總括而言,現在大家說香港經濟陷入下行風險,就是我們沒有高度思維去指出新方向,而社會各界仍然以自身之短去規劃經濟發展,這個自然就難以解決困局,所以市民才坐困愁城,所謂的經濟轉型隨時難產或走樣,到時要救都無能為力。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