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準備與陽光玩遊戲,認識防曬成份與原理


文/ 盛酷生活 Estival Life (30/3/2021)
踏入4月代表夏天即將到臨,朋友們亦再次注意防曬,大家知不知道防曬其實是防什麼?防曬是防UVA同UVB,即紫外線A同B。紫外線可以來自太陽、或者其他人造光源,例如太陽燈、紫外光燈、燒焊等。

UVA的穿透力強,一年四季不論陰晴都可以到達地球表面,甚至照射入我們皮膚的真皮層,短時間接觸大量UVA,可以造成皮膚敏感,長期會導致黑色素沉積,破壞皮膚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加速皮膚老化,令皮膚變黑、出皺紋。同時,UVA亦會誘發皮膚癌。一年四季包括陰天的日子也要注意防曬,就算是陰天,都可能有高達80%的UVA穿透雲層到達地球表面!

UVB可以令皮膚在短時間內曬紅、曬傷,但UVB的穿透力比較弱,陽光中大部份的UVB,會被臭氧層擋住,只有少部分到達地球表面,我們一般都只會在陽光特別猛烈的時候會曬紅、曬傷皮膚;如果長期暴露於UVB也可導致皮膚癌。
大家買防曬產品時,都會看SPF 數值,SPF 防曬系數 (Sun Protection Factor)主要是量度產品保護你免受UVB傷害的能力,很多朋友以為SPF數值越高越好,其實

SPF10 可以阻隔 90% UVB
SPF30 可以阻隔 97%
SPF50 可以阻隔 98%
請注意,世界上並沒有百份百阻隔UVB的防曬產品,就算是SPF100,都只是比 SPF50 多 1% 阻隔 UVB 的能力。皮膚科醫生一般建議使用SPF30或50已足夠,最重要的是要搽足夠份量。

日本產品一般會用 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 值表示防UVA的能力,例如PA+、PA++、PA+++,+号越多,表示防 UVA 的能力越强,但歐美的產品就會用廣泛光譜保護 (Broad Spectrum) 或者列明UVA及UVB防護來標示。

這些防 UVA 和 UVB 的指數,並不是越高越好,防曬指數越大,皮膚的負擔就越重,最好根據我們外出活動的形式同時間進行靈活選擇。對大部分人來說,SPF3 或 50 嘅防曬霜通常情況下已經足夠。
防曬產品中的活性成份,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先說說市面上最常見的大部份屬於化學防曬,化學防曬會被皮膚吸收,當紫外線進入皮膚,化學防曬會透過化學反應來阻止紫外線,過程中,防曬成份會被分解,因此生產商會提醒大家每2個小時便要補搽一次。研究顯示,部份化學防曬成份可能會干擾賀爾蒙,並引致皮膚過敏;此外,原來這些化學防曬成份會令珊瑚礁白化甚至死亡,因此,夏威夷州政府和帛琉政府已立例禁止使用含這些化學成份的防曬產品。

美國疾控中心亦發現,超過 96% 美國人的血液中都發現有害化學防曬成份,甚至母乳裏面都有,即是搽在皮膚上的化學防曬可以充斥在人體不同位置!有研究亦發現,這些有害化學防曬成份對青春期男生的生長發育帶有非常不良影響。
而物理防曬主要利用礦物質 氧化鋅 Zinc Oxide 或 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或兩者混合。物理防曬會留在皮膚上,將陽光反射,因為防曬成份不會穿過皮膚進入人體,因此對於敏感皮膚的人士、甚至嬰兒、孕婦都適合。另一方面,物理防曬不會在陽光下分解,因此防曬效果可持續更長時間。

以往不少朋友比較抗拒物理防曬,覺得搽後皮膚比較黏膩,沒有化學防曬的清爽感,傳統的物理防曬成份氧化鋅 Zinc Oxide 的確比較容易厚重和會令皮膚泛白,但現在已經有全新的進階版【隱形氧化鋅 Invisible Zinc】,不再泛白並且容易塗抹,能有效阻擋 UVA 及 UVB、天然、安全、防水之餘,更對海洋生態友善,不會毒害珊瑚礁。

最後,大家揀選物理防曬產品時,最好選擇獲【有機認證】的,以確保除了防曬成份,也不會含有其他致癌或有害的人造成份。

盛酷生活


 
防曬產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