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肺炎 (COVID-19),整個世界都不同了,當我們還在擔心那些疫苗的有效性的時候,另一種附帶損害也在出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的網站(*1),「隨著冠狀病毒迅速席捲全球,它在廣大民眾中,特別是在某些群體中引起了相當程度的恐懼和擔憂,例如老年人、護理人員和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在公共心理健康方面,迄今為止的主要心理影響是壓力或焦慮的增加。 隨著新措施和影響的引入 - 尤其是隔離及其對許多人日常活動、日常生活或生計的影響 - 孤獨、抑鬱、有害酒精和藥物使用以及自殘或自殺行為的程度預計也會上升。」
雖然在香港沒有關於這個話題的實際調查,但我們肯定因為 COVID 而增加了的不少擔憂。越來越多人因「抗疫疲勞」而感到沮喪。我們可能沒有感染病毒,但仍然受到不利影響。 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和他人減輕這種隱藏的損害嗎?
最近在「臉書」看到一則文章呼籲多關注精神健康、希望和大家分享:
有人話憂鬱症就像感冒,感冒好快會好,所以我覺得完全唔似。
如果要用病來做比較更似是哮喘吧!一種慢性的疾病,就算醫生告訴你,完全好轉,可以停藥,但在特定的環境下,隨時又翻發。
每次發病除了痛苦,還有淚水。
除了自己之外,身邊的人同樣難過,哮喘患者需要清新的空氣和乾淨的環境,憂鬱症患者同樣需要正面的環境,積極的氛圍,被愛。
哮喘患者需要的不是一句「為何你不能呼吸平順點 ? 吸大口氣不行嗎 ? ……」
同樣地憂鬱症患者需要的也不是一句「為何不能看開點 ? 你就不能積極一點嗎 ? 隨事往好處看,不就好了嗎 ? ……」
非不為也,作為病患,實不能也。請多點體諒和接納。
我們會較容易去憐憫一個身體有殘障的人,因為他們的需要可以看得見。
但情緒病患者卻讓人無法理解,有手有腳的,為何就不能振作一下呢?
請放下批評和成見,他們是看不見的病患,而這個病,很容易便要了人的命。
請不吝給予擁抱和關心。雖然大家總是說:「如果你需要任何幫忙,別客氣,我會隨時在你身旁幫你」,但實際情況呢?
為了幫助提升呼籲關注有心理疾病困難的人們,今天你可以為身邊的家人朋友送上一句關懷問候嗎?即使你認為他們可能不需要它。別吝嗇一句話,一個擁抱,一個眼神,往往是心理需要幫助的人的救命丹。
有一句關於健康的老話 - 小病是福 - 我相信你已經聽過甚至說過很多次了,但是你能根據這種理解採取多少行動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