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中美元首會面,氣氛愉快但沒有對市場帶來一點驚喜。全球股市本週早段都大幅上升,顯示大家對是次會面都十分樂觀,奈何美國主戰態度沒有放鬆,對於中國和平為貴的策略仍然找不到共通點,會後仍然各自表述,所以市場回落是正常不過。
港股未必有起息,香港樓市也不宜多寄望。縱使施政佈告已經放寬一定辣招,但無助穩定樓價,新盤、二手盤仍拾級而下。畢竟在開關後,香港本地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投資和消費也未見大幅改善,香港人賺錢比以往艱難。先不要投訴外地人不來港消費,因港元高企,香港貨品已經不再價廉物美;更嚴重的現象是香港人也寧願回國內消費,就是性價比高;甚至有人去到日本消費,計計連機票酒店等費用,只要買個包包回來已經有賺。因此香港從消費層面去推動經濟,特區政府短期也會感到力不從心。
當然港股之沉淪不可與樓市相題並論,因香港營商之競爭力削弱,多少是與高地價和樓價有關,引致很多小生意和初創業務也未能在此萌芽發展。現時樓價稍為下調,對香港營商條件是有點積極作用,商舖租金平了、外來員工住房成本平了,對外資來港或新業務創業在港就更加吸引。
畢竟現時香港不能再食老本,單靠簡單稅制和中國市場,已經不再容易吸引外資和初創來港經營。然而我們也不可以妄自菲薄,香港的優勢在於法制和社會制度與國際接軌,這是國內和國外的投資仍然看中;而作為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產品和專業服務也是國際化,全球通用,適合來自五湖四海的客戶認購和運用。
而即使生活成本較高的紐約、倫敦等地,只要融資和交易無阻,一樣找到其城市的定位並殷然聞名於世。我們現在要從新定位,這已經毫無懸念,只是特區政府就好像未有帶頭讓企業和市民醒覺,施政也只是以花招去應對各界需求。因此特區政府好應該襯樓價下跌借力打力,大力推動投資移民、外資創業等措施,讓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保住優勢,持續發光發亮!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未持有上述股份財務權益。
**以上內容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