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美衝突邁向正面交鋒

這個月初,華為選擇與蘋果同日發表新機,這個意義深長。從表面來看,華為可能對於這三摺機信心十足,亦意料到蘋果手機這次發表的進步空間有限,所以不怕正面迎擊。老實說,筆者不是手機迷,手上華為和蘋果電話也有,但也是過了很多期的新款(一笑!),所以最終那個電話較好,筆者都不敢亂說。

 

反而,作為國家隊代表的華為夠膽在此時去跟蘋果對著幹,配合了盛傳蘋果手機可能不能再用微信的傳聞,這多少帶有政治目的,而這也直接影響到全球經濟。

(圖表來源:stockcharts.com)

 

附上的是蘋果股價從2006年開始的月線圖,接近廿年的長升軌道,也顯示全球手機霸主的輝煌。然而,當中不少成份有著中國生產和中國市場,若果蘋果不能用微信,你說中國的消費者是要微信還是要蘋果手機呢?當然,中國沒有蘋果的話,也等於中國生產也走向夕陽,但看來中央早已明白早晚發生的事,就不如早點部署應對。

 

若果這些正面衝突下,究竟誰勝誰負?這個難以定案,但最初一定兩敗俱傷。美國沒有中國製造,要控制通脹談何容易?若果連蘋果也沒有中國市場,等於不少美資企業收入大減;事實上,現時美國單一化的市場發展,已經大大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運作,不少美國市民如沒有聯上科技業,收入基本難以追上不斷上升的通脹。中國沒有美國市場,製造業和出口一定受阻,唯有將生產和技術出售和轉口,用越南製造或印尼製造等身份參與西方市場,但整體仍然會影響國內的勞動市場。

 

從手提電話這個正面衝突開始,預期中國將會在更多層面高調跟美國對著幹,所以西方若果還再加強挑釁,以此拉動國內支持者的選票,可能最終得不償失。當然西方仍然有終極的金融牌可以打,索性限制資金和人民跟中國扯上任何關係,但這牌一出也等於兩敗俱傷,從此東西方資金貿易不再往來,所以西方國家政客是否有此膽量,影響所有資本家的利益根本,筆者絕對有保留。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