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通脹猛於虎 還是苛政猛於虎?



近期疫症迅速蔓延,搞到香港人人心惶惶。
不少人如熱水嚴守規矩,沒有團年、沒有拜年,一樣受影響。因為第五波疫情未必影響到健康,但就影響到物價。一包菜由以往十蚊廿蚊包,一星期後居然可以貴到六七十蚊包,升幅之巨,相信跑贏任何投資產品。當生活必須品也被炒起,到時香港人不是病死而是被餓死。
講開通脹,大家從小到大都認為通脹不是好東西,所以各地人民和央行都是以打激通脹為目標。然而,回顧熱水所生活的年代,有高通脹時代、也有通縮時代,但個人感覺就覺得通縮死得人更多。畢竟要通脹出現,就是要有集體需求,所以至少有一定人數有負擔能力才可發生,否則如何推高成交價;但通縮就一定是缺乏集體需求,即是大部份人無興趣、或是大部份人負擔不起,所以價格才要回落。因此,通脹未必好,但總比通縮好。
投資者如何把握通脹?以往很多人會叫買樓,但熱水今次不太支持這說法。
一來香港樓的需求是否仍然持續,熱水十分懷疑。單看黑暴、疫情下之香港,究竟香港是否國內人仍然想來定居的地方先?海外人又是否仍然覺得香港好好住先?短期來港讀下書、公幹不奇,但只有定居的人才會買樓做成真正的長線需求。若果只得這裡幾百萬人投資玩玩,大家話樓價撐到幾耐?
二來現時的樓價,水份越來越高。不少是發展商用一、兩個售出單位呎價去作為參考價,試圖用供應層面去控制價格,這兩三位買家之經濟實力是否可以代表整體需求能力已經值得深思。當然,部份發展商也可能用同區樓價作參考,然而這些呎價,仍然停留在經濟好景時之成交,但黑暴、疫情玩了香港三年多,香港經濟已經轉變了,旅遊業沒有了、金融業和飲食業也勉強,若果單靠防疫和科技業,香港的規模也未至於養到多少本地人,明眼人都知真正需求是如何。
三來現時港樓的競爭隨著大灣區融合,已經要跟周邊城市競爭。然而,國家落力打壓國內發展商,其中帶來的效應是深圳、廣州等地的樓價真的下調了,此消彼長下,不要說國內人、海外人可能落戶深圳、廣州等,連香港人也可能慢慢北移。
所以要抗通脹,除了換領導班子(一笑),最直接都是買些隨通脹必升的股票,至於有那幾隻股票好介紹,下期話你知。
***未持有上述股份財務權益。
***以上內容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