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開施政報告,估不到在飲茶時,連我八十幾歲的岳母也覺得無料到,但在電視電台還宣傳是真正香港人的施政報告,其實究竟是香港領導層質素差了,還是宣傳上過於美化。
說施政報告完全無料到,其實有點過了火,因若果房屋、土地和交通發展能真正落實的話,對香港民生絕對是好事。然而,相信一如我外母的幾百萬香港人心底裡,現時最關心的,可能是外界對香港的信心和未來經濟發展,偏偏這方面落墨甚少,不少政策也是舊調重彈,講多過做就更加無人信。
其實香港點樣先吸引到人才呢?先不要說到以往偷渡潮,只要香港有飯食,居住和生活環境再差一樣有人冒險來港求生。所以香港未來還有錢搵的,其實外地留學生和人才就算要先住劏房,一樣願意留港;然而沒有發展機會,那怕是零入息稅加送免費住宿,一樣無人問津。
要做到人才發展,並不是便利簽證和稅務優惠就可以。環顧世界,相信無幾多人會話美國的簽證容易,以及美國稅制吸引,加州、紐約房價和生活費一樣驚人,但一樣可以吸引一大班人去美國留學和發展事業,所以說甚麼稅務政策、高端簽證是搶人才計劃,就可以知道我們領導班子是錯了重點(又或者無計可施,隨便安個項目說應對人才荒)。
全球人才不理重稅、難簽證或高生活成本,也一樣湧到西方國家發展,其中一個就是包容性。君不見美國黑人可以做總統、英國印度人可以做首相嗎?當然,成國家領袖可能只是少數幸運兒,但實際上不少黑人、印度人和中國人也能在西方從一無所有而做到一些企業領袖和科技專才等,這多少顯示在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平台,西方的確是較完善。偏偏我們香港,其實輸入最多的外勞是菲傭並限制的工種和發展(其實不少菲傭在當地也可能有一定學歷和專業資格,但來港就算見到有發揮機會也不能隨便轉工),而其他國藉人士也不容易參與主流社會發展(永遠也是少數族裔…)。
因此香港要搶人才,最重要是有一個事業發展平台,官員們好應該花時間研究如何去協助有識之士,能順利留港發展其事業。在人才發展中兩個環節是最重要,一個是高端教育、另一個是匯聚人才的企業。現實中,在高等教育上的發展,香港招攬留學生和專才已經不差,欠缺的是如何銜接畢業後的發展。政府應該實施多點鼓勵給高科技和特定領域的企業在港設研究所和辦事處,並針對性提供優惠在招聘專才和本地學生如人頭稅優惠、研究所和辦事處津貼等。
另外,香港跟鄰近城市,最大的分別是有一個金融中心和緊密的國內聯繫,應該好好把握香港這金融市場的地位,成功將專才能力和資本市場立刻配對,設立多隻本地新經濟業界基金,直接協助新經濟企業在港設辦公室,並立刻包含到政府上市行業基金(可能是改革了的創業板),同時也幫助較成功的企業引資和提供優惠發展國內市場,甚至日後協助成功的企業再陸續分拆獨立上市。
我們特首選舉時不斷提到破格,但第一份的報告,相信香港市民不太感到如何突破。急市民之急,領導班子或許還需要多聽和平衡各方素求更好,若果停了經濟發展而只照顧內部需求應對,筆者最怕是更多市民越來越窮(樓價跌、股市跌),到時基層需求增加得快過政策實施,最終香港是均富了?還是大家窮了?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未持有上述股份財務權益。
***以上內容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言論純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