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私募基金多花款 贖回浪潮因加息



年尾流流,大部份投資研究大行,都會推測一下2023年的投資機遇和方向。有同事問筆者那一間比較準確,筆者只可說此一時、彼一時。畢竟大家要明白,大部份投資行就是做融資和炒賣為生,他們有時需要借市場力量去做大世界,所以就會推介一些好股票和產品給大家,借大家的錢去堆一個大升浪,到時投資者會拜他們成為投資大仙;另一方面,這批投資行到一定時候,也要幫客戶拆倉和自己大盤套利,到時大家睇到推介接貨,自然又話大行靠害。所以讀到這些報告,讀者最好都是保持獨立分析。

2023年推介先買個關子,等下年先跟大家分享,反而近期有人問到筆者關於私募基金投資,筆者覺得更有意思,因為有不少投資者一聽到私募基金,很多時就以為他們點石成金,但事實上成功的永遠只是少數。

首先大家不要神化私募基金,講到尾,都是一班專業投資人士集一筆資金去做一些投資,只是募集的方式可能只是特定私人公司或信託形式運作,而所買賣的東西或投資項目通常並不是在證券或債券市場投資。由於很多私募基金不是公開結構,所以只需要跟一小群投資者交待,操作也較靈活(如收購合併)、也可以看較長遠的投資項目(如興建大橋、鐵路等)。相比一些公開基金,由於基金經理要向投資者公佈大約投資成份和基金價格,也很多時可以每天贖回,所以基金經理多傾向流動的證券為主。

相對上,私募基金就多了很多靈活性,基金經理可以收購老品牌換過新的管理讓業務重生、讓小咖啡店變連鎖、或推動兩間超市合併而從中獲利等。然而有著有唔著,私募很多時較少流動性,很多時投資者都要一段時間先有機會拿回本金和利錢。同時,由於有封閉期和透明度較低,所以投資者可能要對管理團隊有一定信任先值得考慮。


近十多年私募基金在公眾眼中的冒起,也是拜過往多次的金融危機和長期量化寬鬆,引致那些收購合併和重組的私募,成功做到超佳回報而變成點石成金之王;而在長期低息下,將一些原來只是穩定收租或路費的派息私募,突然也變成十分吸引的投資之王。

然而經過長期牛市以及美息這年接連加息,就如舞會音樂一停,很多私募的項目會變得不太吸引,所以投資者最近大幅贖回私募投資並非毫無因由。畢竟現在放錢在銀行也拿到幾厘回報,投資者自然不想再被套在一些流動性的私募。最近私募基金贖回潮相信會對市場帶來一些衝擊,但究竟贖回潮會否引致新金融危機,現在言之尚早。所以在2022年完結前,筆者最希望讀者學會,這世界沒有長期的投資之神,只有隨機應變和活到老、學到老。
***未持有上述股份財務權益。
***以上內容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言論純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