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 rwnews
有很多人以為做生意,就是人做你照抄就可以,但實情是否這樣呢?我們就不妨以星港兩地都是做獨家生意的馬會來做比對吧?筆者作為一個標準馬迷,對於馬場發展絕對有情義結。這邊香港馬會還在不斷增加獎金,越來越多累積高獎金的馬王出現;反觀新加坡馬會,居然因為生意淡薄之下,宣佈將營運了180年的克蘭芳馬場結業,這個是否又有點意想不到?
觀察到新加坡的近年發展,好明顯是跟香港不斷競爭中進步,且進步得更快,好多方面可以說更好,不少行業和民生發展比香港更蓬勃,在這星港雙城記之故事裡,星洲都是聲譽日隆。以兩個同樣以亞太區資本主義都會的形式發展,點解新加坡只有在賽馬活動中表現失色呢?理論上,一個城市經濟越富裕,對於高尚玩意如賽馬文化等活動應該更多人參與,點解偏偏這麼多有錢人在新加坡賽馬就沒有興趣。
現時新加坡馬會宣佈結業原因有許多,官方解釋是越來越少人入馬場和參與賽馬,而政府也要努力覓地起樓以滿足國民需求,所以先作出此決定。然而,實際上馬場之死多少也是政府宣傳和佈局有關,一來新加坡政府就一向不鼓勵國民參與本地賭博,但跟香港不同,香港還是可以軟性宣傳,但新加坡政府基本上就是不准宣傳(新加坡人也賭場比我們遊客多要求),也沒有承傳相關賽馬文化於民間,所以有時跟新加坡人講跑馬(筆者試過在新加坡參展會推廣賽馬),很多人連新加坡有得跑馬也不知;其次是社會對賽馬標籤負面,所有人都覺得賽馬即是賭博,不是一項運動和值得建立的社交文化,所以最終沒有多少人願意投入資源去推廣,以及解決這負面標籤問題;其三是新加坡是個移民城市,近年來去新加坡的移民未必對賽馬文化好熟悉,在沒有建立好較正面的賽馬文化,新移民想到投入就更加少之又少。
有人會覺得就是新加坡賽馬級數低、獎金少又經常做馬,所以對新加坡賽馬發展影響最深。可是這幾個因素在香港在歷史上也不時面對過,香港賽馬最終一樣可蓬勃發展過來,所以筆者不太認同是主因。反而筆者也認同,隨著互聯網之發展,全球很多活動都變成只有最吸引和最有娛樂性的賽事才可留下來,所以世界各地球迷都看英超,但無幾多人看本地波。同時,級數低和獎金少在某程度也是受政府政策限制,這亦可幸我們多位馬會前主席或董事和遴選委員也是香港的管治班子成員,才得以讓香港賽馬有更宏大的發展定位。
除了向外望去研究新加坡賽馬自身的問題或限制,我們也不能抹殺香港馬會的管理層視野和執行能力。香港馬會在中國賽馬運動參與度絕不低,一直在國內各項大型馬術、馬球等比賽都提供不少支援,希望藉此建立良好和健康的賽馬運動文化形象;同時也很著力發展國內人民對香港馬照跑這個觀念,讓香港賽馬變成香港標誌的一部份,來香港,當然要入馬場參觀一下。再加上,近年在從化的訓練場日益上軌道,這不單為香港賽驅提供一個擴充的空間,也可以借此場地營運,培育更多國內人才參與賽馬事業,建立人才庫和產業版塊,到日後機會來到,自然可以變成中國賽馬的啟蒙地。
當然,筆者作為馬會會員,也不得不讚我們這批會員對香港賽馬的推動。事實上,不少政商界的朋友都會帶外地和國內朋友入馬場,一盡地主之誼,也可推廣賽馬文化;同時,馬會中的朋友也對馬會十分踴躍支持,一擲千金做馬主的有不少,也有不少直接去學騎馬、做馬販和育馬等,甚至有人認真到去研修賽馬學和獸醫的專業課程。藉著這班賽馬粉絲,積極參與下就會建立一個ownership的感覺(一如球迷對球會的忠誠),這樣先可以傳承和持續將香港賽馬活動發揚光大。
或許有不少人會為新加坡再沒有賽馬而感到可惜,也有更多人擔心對岸澳門馬會會否步其後塵。然而一如前述,時代的巨輪不會停,也一步步的帶著各行各業去變化,有些趕不上的,被逼淘汰而消失,但更多的是與時並進,將本身的業務不斷優化和進化,從而讓自己行業可以伴隨時光鴻流而不斷向前。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