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投資者,尤其中港台投資者,可能都大為緊張,就是留意究竟一個美國的老女人是否能夠成功登陸台灣,以及會否發生真正的台海衝突。最終美國機成功降落,而台海也沒有真正發生衝突,現在總算天下太平(?)。
對於中國不攔截美國機降落,有部份人覺得中國沒必要現時跟美國正面衝突。畢竟現時要打,無必勝把握,同時也對現時經濟做成雪上加霜。相反,大家眼見經濟和疫情將西方國家週期帶向末路,可不忍多一忍,等人家奄奄一息時才發力呢?最好做到不戰而屈,未戰先勝就最完美了。
觀乎歷史,中國各朝代也有不少歷史對鎮壓國內叛變成功的事績,即使喜歡偏安的宋朝也能斬殺認為叛變的岳家軍;而積弱的晚清,也有曾左李成功打敗太平天國。然而,偏偏在中國人的歷史裡,對於外敵相對喜歡忍讓、議和、賠款和割讓等去換取偏安和平,晚清租界割讓就不用多說,即使宋朝也有割讓燕雲十六州換百年經濟偏安。就算到民國時期,蔣介石也是先採取先安內而後攘外策略,引至日本軍勢如破竹佔領中國也覺得沒有問題。因此從歷史判斷,這多少說明中國人對外敵的挑釁時,多以和平和經濟考慮。
只有到中共建國後,中國人才有膽色在槍炮比人弱、核彈比人少之時候,仍然大膽去打韓戰和越戰,與西方軍隊正面交峰。當然那個年代一窮二白是事實,大家才可能更有決心維護領土安全和支援盟友。反而在經濟起飛日子,核彈有了、飛機航母也有了之時,大家更顧及經濟和自己荷包,還以為大國週期是只要經濟強盛可起(當年宋朝和現代的日本經濟也曾經超強盛…)、可以無軍事衝突而騰飛,實在有點自欺欺人。
不是渾水是熱水
香港早期的CFA,早年經常參與財經節目、在報章雜誌撰寫財經專欄,亦在公營機構負責大型基金管理,但自立門戶後就少有露面,直到現時江湖再現.....
Comments